“铁矿石谈判不会有实质性改变,只有回归理性,正视现实;中国企业不能寄希望于谈判策略,必须走出去,壮大实力才能掌握话语权,因为力量太悬殊了。”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内许多钢厂已开始按照4月初日韩钢铁企业与三大矿签订的季度价格购买矿石,这个价格比去年上涨近1倍。
助推物价上涨
“如果被迫接受三大铁矿石巨头提出的长协价涨幅,大面积亏损的钢铁行业必将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但下游能否承接钢企转移的压力,难以预料。而如果接受现货市场价格,又将面临矿商、国际基金炒作的更大风险,铁矿石可能会像海运价格一样被炒得暴涨暴跌。”钢铁方面的专家马忠普表示。
来自兰格钢铁的铁矿石分析师张琳表示,铁矿石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仅对钢铁企业的稳定生产不利,对于汽车、家电、造船等中间产业的成本预算也带来了麻烦。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据专家表示,如钢材价格上涨15%,汽车毛利就要下降1%。而按照铁矿石现货价和去年相比200%的涨幅,如果全部摊到下游汽车制造商头上,将使其毛利下降超过13%。
如钢企都与矿商以现货价结算,目前现货价已超出180美元每吨,为2009年单价60美元每吨的3倍。按照2009年6.3亿吨的进口量,我国钢企全年要多付出超过756亿美元。
中刚协副秘书长戚向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建议是,全球钢价波动大,今年要科学采购,合理调整库存。
积极走出去练足内功
中国到底该如何应对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这一难题?
“处境不如中国钢铁企业的新日铁即使接受三大矿商的大幅涨价,其受影响程度也相当有限。就是因为日本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布局。”马忠普分析。
事实上,澳洲几乎所有铁矿都有日本财团在开采。此外,新日铁还通过三井物产对淡水河谷持有15%的股份。在印度,三井物产同样拥有印度SesaGoa公司51%的股份。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国际事业部副部长胡正勇博士说,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举措不是通过如何利用谈判策略达到钢铁行业的目标,而是鼓励中资企业尽快走出去,参与几个重大的铁矿石开发项目,获取一定份额的矿石贸易资源,在中国铁矿石进口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只有筹码足够时,铁矿石谈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双方谈判的地位。
胡正勇认为,中资企业海外“寻矿”,尽量规避三大矿商的传统势力范围。西非地区目前是继澳大利亚、南美之外的又一铁矿资源富集地区,潜在的铁矿石资源规模巨大,像塞拉利昂的唐克里里项目、几内亚的西芒杜和宁巴山项目等都是资源在几十亿吨、上百亿吨的规模,由于中非传统的历史渊源,也适合中资企业开发。
李新创告诉记者,对付铁矿石谈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要练足内功。主要措施包括增加三大矿之外的资源,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产量;要声音一致,企业、贸易商等利益关系协调好;加快国内矿的开发,开发建设至少要两到三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需求;建设国内钢铁回收体系、控制钢材出口的节奏等。
|